来访者情况:来访者是一位刚转学来的初三学生,没有适应在新学校的人际交往。该学生过去交往失败的经历也给她现在较大的阴影。这些因素导致来访者经常感到情绪低落,甚至做出自残行为来缓和情绪。
案例分析
因为该学生存在自伤行为,首先询问、了解了该学生自残的经历。首先,她是因为小学时候上课没认真听讲,受到老师批评后自残的,并且因此转学两次。同时,她也因为被朋友伤害,感到难过而自残过。另外,根据该学生的描述,她并不喜欢自己的父母。问及具体原因,该学生说,在她被父母发现自残时,父母是打骂教训她。最近一次的自残发生的原因,是转到本校后因为有女生不让别的女生和她玩,心情很低落难过所导致的。
询问学生本次来咨询的期望,对方希望知道“怎样让女生喜欢自己”。该学生因为以前被朋友伤害过,来到这所学校后也被一位女生伤害了,在咨询中她重复多次自己的想法“只有自己一个人,也挺好的”。但这与她提出的期待相反。心理老师指出矛盾所在,并与学生重新去看待这些人际交友中失败的经验,从积极的角度去吸取经验。
心理咨询结束后,因为其存在自残行为与长期的心境低落,使用心理量表进行初步评估是否存在抑郁症,并追踪关注是否持续有新的自伤行为产生。
辅导过程(片段)
以下A为来访者,B为心理老师。
A:“我最近经常感到情绪低落,心里闷闷的。自残能够让我心里感觉好受一些。”
B:“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情绪低落的呢?是因为发生了什么事情么?”
A:“我来到这里后,因为有女生不让别的女生和我玩,让我心情很低落难过。”
B:“在这之前,你也因为交朋友的事情难过么?”
A:“在我之前读的学校,我有信任的朋友,但被信任的人‘捅刀子’。我觉得,只有自己一个人,也挺好的。”
B:“好,那让我们再想一想,你来做心理咨询,有什么样的期望么?也可以理解为,咨询结束后你希望自己变成什么样?”
A:“我希望能让女生喜欢我…我想要知道怎么才能交到朋友。”
B:“我记得你之前和我说,你觉得只有自己一个人也挺好的,不过你也提出了希望能够被他人喜欢,能够交上朋友。你觉得这两者哪一个是你真正想要的呢?”
A:“我想要交到朋友。”
B:“好,我可不可以这么理解?‘只有自己就好’的想法,是你被朋友伤害后,出于保护自己的一种想法?因为如果只有自己的话,就不会被背叛和伤害了。但你依然渴望着友谊,希望和朋友在一起,享受友情的美好?”
A:“是的,但我现在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…我感觉他们聚在一起说话都是在说我哪里不好,他们吃饭或者玩的时候也不带上我。”
B:“好,接着,我们来回顾你曾经成功交到朋友的经历,好不好?”
A:“嗯嗯…”
辅导体会与感悟
本案例中的学生由于受到了某些心灵上的伤害而产生自残的想法,其目的是分散痛苦。
对于这名学生来说,老师的批评、朋友的背叛、无法适应新的环境,甚至包括父母的不理解都造成了她心灵上的伤害。这也提醒父母、老师们,大人眼中的“平常小事”对学生来说可能是不知如何面对的“大事”。真正地关心孩子的情绪、感受,是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。
在孩子们经历了“大事”、产生负面感受后,如何调节情绪就是至关重要的。当个人有太多负面情绪,包括对外界愤怒、强烈的焦虑或挫折感,就可能把自残当成应对压力的方式。特别是求学的青少年和儿童,因表达、处理情绪能力还未发展成熟,常用自残行为来减轻负面情绪,家长和教师应多注意。
从这名学生过往的经历来看,她的教师与家长没有采取恰当的方式关心学生、进行心理疏导,没有人引导她建立正确且安全的抒发、缓和情绪的方式。
除了心理因素,还有家庭关系、学业压力等可能导致自残的因素。这在提醒我们,如果在自残行为出现后,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情绪宣泄后,比如家人、朋友的开导,依然无法遏制自残倾向,请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士(心理学、医学专业),在他们的帮助下摆脱这种不良的心理状状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