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统计研究,全世界当前有3.4亿人受到抑郁症的困扰,每年因抑郁症死亡的人数更是高达近百万[1];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科疾病,已经对现代人的健康构成巨大威胁。
青少年抑郁症常见误区
误区一:孩子抑郁症就是心情不好,鼓励他积极乐观一点就行了。
抑郁症与“心情不好”有着很大的区别。心情不好是正常的情绪变化,一般持续时间不会太长,而且可以通过一些常规的情绪调节方法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。而根据《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(第五版)》(DSM-V)中关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,抑郁症患者“几乎每天或者每天大部分时间”都处在心境抑郁、丧失兴趣的状态,且持续时间在两周以上。对于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来说,他们很难通过自己的力量让自己开心起来,周围人单纯的鼓励或者安慰也效果甚微,此时他们需要寻求一些专业的帮助。由于抑郁症还存在神经生理基础,因此对于有重度抑郁症的青少年来说,可能还需要配合一些药物治疗,并给孩子更多的理解、支持和包容,因为此时他处在非常孤独、无助的状态中。
误区二:孩子平时表现很正常,也很听话,怎么可能有抑郁症呢?
抑郁与攻击等容易引起家长关注的“外向性问题”完全相反,它属于“内向性问题”,可能更多表现为孩子的内在体验上,也因此很容易被外人忽视,尤其是对于一些一直以来都性格内向,较少表露自己感受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。那么哪些信号表明孩子可能存在抑郁问题,需要引起家长关注呢?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表现:
1情绪变化
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、愁眉苦脸,对很多事情都失去兴趣,常常感到绝望、自责或者自暴自弃,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就悲伤、哭泣等,有的孩子可能会越来越内向,表现出孤独和退缩,而有的孩子可能会表现为心境易激惹(很容易生气或者心情变差)。
2行为表现变化
行动和反应变得迟缓,有时孩子可能看起来越来越“懒”,什么事情都不想做,注意力变得不集中,思维变慢,常常犹豫不决。有的孩子会出现尝试自伤或者自杀、成绩下降、逃学厌学、离家出走、不听话、容易与同伴发生冲突等叛逆或者违纪行为,这些行为背后可能有抑郁的原因。
3身体状况变化
可能的表现有睡眠问题(失眠、早醒或者嗜睡)、食欲变化(没胃口或者吃得过多)、体重明显变化(减轻或者增加)、常常感觉到疲劳和精力不足,有的孩子会常常跟父母抱怨头疼、头晕或者胃疼等,但是去医院检查又没有生理上的病症,此时就要考虑抑郁的可能。
误区三:孩子还在长身体,药物副作用很大,绝对不能吃药。
目前对于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主要有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方式。对于轻、中度抑郁来说,首选的方式还是心理治疗,而对于重度抑郁,在心理治疗效果有限的情况下,还需要配合一些抗抑郁药物进行联合治疗。部分抗抑郁药物的确存在恶心、头晕等副作用,但是只要能够在医生的指导下严格用药,这些副作用都在可控范围内,考虑到重度抑郁给孩子带来的痛苦和后果,完全拒绝药物可能并不是理智的选择。需要再次强调的是,无论是否用药,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一定要坚持心理治疗,因为抑郁之所以会发生,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孩子思维中存在过多负面的认知模式,从而对自己过于苛责,形成低自尊,丧失信心和希望。如果不改变这种内在认知,孩子将来还可能再次陷入抑郁的怪圈。只有通过恰当的心理治疗帮助孩子树立完善的人格,增强应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,才是最根本的解决方式。